我们知道浊度和悬浮物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,这两者很容易让人混淆。那么什么是浊度?什么是悬浮物?二者的关系就是什么呢?今天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。
浊度是指溶液被光线通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,就叫浑浊度。浊度是由于水中有泥沙、粘土、有机物、无机物、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所造成可使折射光发生散射或吸收。水质分析中规定1L水中含有1mg的SiO2,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,这里顺便提下色度和浊度的区别。浊度与色度虽然都是水的光学性质,但色度是由于水中的溶解物质所引起的,而浊度则是由于水中的不溶解物质所引起的。
悬浮是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,包括不溶于水的无机物、有机物及泥沙、粘土、微生物等。通常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经过63微米滤网过滤后,再通过孔径为0.45μm的滤网时截留在滤网上,并于103至105℃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,也叫不可滤残渣,单位为毫克每升。悬浮物包括可沉降的固体颗粒物。
浊度与悬浮物的关系
浊度是光学概念,而悬浮是质量浓度概念,不同水源、不同季节、不同温度下的浊度与悬浮的相关关系是不同的,但二者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。如果水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确定的话,两者之间就有一个换算关系的经验公式,1mg/l=0.13NTU,该关系一般只能在低浊度下才较为准确。一般一个水体如果浊度偏高,那么它悬浮物指标也会偏高。